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孩子的健康。然而,有一种潜在的健康威胁常常被忽视——儿童心肌损伤。其由于症状隐匿,许多家长容易忽视,导致延误治疗。心肌损伤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心脏功能。因此,家长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表现,并采取科学的治疗措施。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儿童心肌损伤的常见原因、表现以及应对措施。
心肌损伤定义:
心肌损伤是指心肌细胞因各种原因(如病毒感染、缺氧、中毒等)受到损害,导致心脏功能受到影响。在儿童中,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性心肌炎,即病毒感染(如感冒、肠道病毒等)后,病毒侵犯心肌,引发炎症反应。儿童心肌损伤可能表现为轻度的心悸、乏力,也可能发展为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因此绝不能掉以轻心。
儿童心肌损伤的常见原因
病毒感染: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像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这些病毒在引起孩子感冒、腹泻的同时,也可能悄悄侵犯心肌,引发心肌炎,进而造成心肌损伤。
细菌感染:虽然不如病毒感染常见,但某些细菌感染,如链球菌感染,也可能影响心脏,导致心肌损伤。
自身免疫性疾病:孩子的免疫系统有时会“误伤”自己,攻击心肌细胞,引发自身免疫性心肌炎。
药物或毒素:某些药物,如某些抗生素、抗癌药,以及酒精、重金属等毒素,都可能对心肌造成损害。
遗传因素:少数情况下,心肌损伤可能与遗传有关,如某些遗传性心肌病。
儿童心肌损伤的警惕表现
由于孩子表达能力有限,很多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感冒或疲劳。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以下表现,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1.疲劳乏力:孩子突然变得不爱动,玩一会儿就累,甚至走路都显得没力气,这可能是心肌受损,心脏泵血功能下降的表现。
2.呼吸急促:心肌损伤后,心脏为了维持足够的血液供应,可能会加快跳动,导致呼吸急促。孩子可能在轻微活动后就气喘吁吁,或者安静时呼吸也比平时快。
3.心跳异常:家长可以试着在孩子安静时摸摸脉搏,如果感觉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可能是心肌损伤的信号。特别是如果孩子说心跳得“砰砰”响,或者感觉心跳“漏跳”了几下,更要警惕。
4.面色苍白或发绀:心肌损伤导致心脏泵血不足,面部和四肢的血液供应可能减少,孩子面色会显得苍白,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发绀(嘴唇、指甲床呈现青紫色)。
5.食欲不振:心脏功能下降会影响全身的血液循环,包括消化系统。孩子可能因此食欲不振,吃不下饭,或者吃一点就饱。
6.腹痛、呕吐:心肌损伤有时也会引起胃肠道症状,如腹痛、呕吐等。这可能是因为心肌受损后,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影响了胃肠道的正常功能。
7.多汗:心肌损伤的孩子,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可能大量出汗,特别是夜间睡眠时。这可能是因为心脏为了维持身体需要,不得不更加努力地工作,导致身体产热增加,通过出汗来散热。
8.情绪改变:孩子可能变得易怒、烦躁,或者相反,变得异常安静、嗜睡。这些情绪上的改变,也可能是心肌损伤导致的身体不适所致。
如何应对儿童心肌损伤?
1. 及时就医检查
如果怀疑孩子有心肌损伤,应尽快到医院做相关检查,如:
心电图(ECG):查看心跳是否异常;
心肌酶谱:检测心肌是否受损;
心脏超声(彩超):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
病毒学检测:判断是否由病毒感染引起。
2. 合理治疗
医生会根据病情采取抗病毒、营养心肌、改善心功能的治疗措施。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或轻度心肌损伤的孩子,还可以使用一些中成药辅助调理,例如芪冬颐心颗粒,芪冬颐心颗粒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包括黄芪、麦冬、人参、茯苓等,具有益气养心、安神止悸的作用,
结语
儿童心肌损伤虽然不像感冒那样常见,但危害较大,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如果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慌、胸闷、乏力等症状,尤其是感冒或腹泻后持续不适,务必及时就医。早发现、早干预,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心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