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黄胶囊联合他莫昔芬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
一、研究背景
乳腺增生症在临床中又被称之为乳腺结构不良,属于乳房位置的一种非恶性病变。发病原因主要是乳房上皮细胞组织及纤维结缔组织发生异常性增生,导致结缔组织生长。现代医学对乳腺增生症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通过外科手术及药物来进行治疗,很大一部分患者并不能接受手术治疗。而药物治疗又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且很多患者在停止用药后发生病情反复。
乳腺增生症在祖国医学当中属于乳中结核及乳癖范围,祖国医
学对乳腺增生症治疗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使用中药治疗具有方便、无疼痛等特点,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西黄胶囊来源自《外科全生集》,在中医临床中主要用其治疗痰核及乳岩。研究指出,使用西黄胶囊能缩小乳腺增生症肿块大小,缓解疼痛。
二、临床资料
选取乳腺增生症患者102例,年龄 25~60 岁,平均年龄(41.7±2.4)岁;平均病程(8.8±2.4)个月。
纳入标准 (1)符合临床中对乳腺增生症的诊断标准;(2)年龄范围25~60岁;(3)患者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 (1)合并肿瘤者;(2)妊娠期者;(3)哺乳期者;(4)入组研究前持续服用对研究指标水平产生影响的药物者;(5)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 51 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枸橼酸他莫昔芬片,1片/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西黄胶囊,4~8 粒/次,2 次/d。连续治疗 2 个月为1疗程。
三、研究结果
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是82.4%;治疗组痊愈20例,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是 96.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两组乳房超声检查指标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乳房输乳管内径、肿块直径及腺体层厚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输乳管内径、肿块直径及腺体层厚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2 两组乳房超声检查指标
3.两组性激素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 E 2 、T、LH、FSH 及 PRL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性激素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相关性激素指标
-
研究结论
乳腺增生症在祖国医学当中属于“乳癖”疾病这一范畴当中,从祖国医学角度来分析发病原因,主要是饮食失调、先天不足、内伤劳倦及机体肝气郁结等。本病标为痰瘀互结、本为肾虚冲任失调,为标实本虚之症。因此在临床治疗时,需要补肝益肾、调理冲任二脉,通过使佐以理气疏肝、散结化痰活血。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联合应用西黄胶囊治疗,可显著提高乳腺增生症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西黄胶囊来源于清代王洪绪的著名方剂,主要包括没药、乳香、麝香及牛黄这 4 味中药。西黄胶囊的功效主要是解毒、清热、散结、化痰、化瘀、活血、止痛及消肿等,用其对乳癖之症进行治疗,符合临床中辩证治疗的疾病原则。中药当中的麝香及牛黄,两味中药一温一寒,合用二者,可以相互促进并制约,确保其功效不会对机体产生损伤的同时,显著提高疗效。除此之外,方中共用没药、乳香,能够进一步加强其活血散瘀、止痛消肿的作用。全方药材配伍共用,达到解毒、清热、散结化痰之效,同时佐以化瘀活血,止痛消肿,使得乳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而且西黄胶囊在临床传统丸剂的基础上,通过全新的现代化工艺进行了加工及制造,口感更好、服用更加方便,且明显的降低了其对机体胃部的刺激性。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给予乳腺增生症联合使用西黄胶囊,疗效肯定。分析其原因为西黄胶囊所具有的止痛消肿、化瘀活血、散结化痰、解毒清热功效与西药相互联合,进一步促使患者的乳房超声检查指标水平降低。联合应用西黄胶囊使得乳腺增生症患者的性激素指标水平降低更为显著。分析其原因是联合应用的西黄胶囊在治疗过程中对内分泌功能失调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西黄胶囊联合他莫昔芬治疗乳房增生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性激素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刘海勇,樊艳,郭琪.西黄胶囊联合他莫昔芬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4(35):683-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