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诊疗前沿 融合中西医智慧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诊疗学术会议在运城圆满召开
2025年10月18日,由北京中西医慢病防治促进会主办、惠升生物协助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诊疗学术会议在山西运城隆重召开并圆满落幕。本次会议聚焦糖尿病诊疗领域的最新进展与临床实践要点,汇聚了运城市及周边地区内分泌科临床骨干、学科带头人等多位专家学者,为区域内医务工作者搭建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与经验共享平台。

会议通过专题报告、病例研讨、圆桌对话等多元化形式,深入探讨了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临床诊疗难点及中西医协同防治策略,不仅为参会者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更将对提升区域乃至全国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诊疗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会议通过专题解读、案例分享、集中研讨等紧凑高效的形式,深入探讨了糖尿病诊疗标准更新要点、临床用药实践及典型病例诊疗思路等核心内容,有效衔接了前沿学术成果与基层临床实践,对进一步规范区域糖尿病诊疗行为、提升诊疗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高规格筹备:汇聚顶尖力量 搭建学术高地精心筹备:聚焦临床需求 搭建交流平台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得益于主办方北京中西医慢病防治促进会的精准统筹与协助单位的全力支持。筹备阶段,组委会严格遵循"学术为本、临床导向、实用优先"原则,紧密结合区域糖尿病诊疗临床需求,以“实用、高效、精准”为原则设计会议议程。更得到了运城市本地医疗机构的积极响应,重点围绕临床医生最关注的诊疗标准更新、用药实践及病例处理等核心问题设置内容,确保会议成果能直接服务于临床工作。
会议特别邀请了运城市中心医院、运城同德医院等本地知名医疗机构的资深专家担任主讲嘉宾与主持人,确保内容兼具专业性与区域适配性,为参会者带来一场贴合临床实际的学术盛宴。
随着居民生活方式转变,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本次会议落地运城,为当地医务工作者提供了与顶尖专家学习交流的宝贵机会,将有力推动区域诊疗水平提升与慢病防治体系完善。会议于当日15:00正式开幕,开幕式由运城同德医院李莲花教授主持。主席致辞环节,多位嘉宾对本次会议的召开意义给予高度肯定,强调在当前糖尿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开展区域内学术交流、统一诊疗思路、分享实践经验,是提升基层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举措,希望参会者能充分交流、学有所获,将会议成果转化为临床服务能力。
核心议程:四大板块深耕 破解诊疗难题核心议程:专题解读+案例研讨 直击临床要点
本次会议学术内容聚焦——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协同治疗,通过专题报告、典型病例讨论,实现学术成果全方位分享与深度研讨,为临床实践提供坚实理论支撑。本次会议议程紧凑高效,从15:10开始进入核心学术环节,先后开展专题报告、案例分享及两场集中讨论,中间设置茶歇环节保障参会体验,最终于17:25完成会议总结,全程聚焦糖尿病诊疗临床核心问题,实现了学术知识与实践经验的高效传递。

板块一:糖尿病防治——精准化+全程管理双线发力专题报告一:权威解读诊疗标准 把握前沿方向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是本次会议重点议题。15:10-15:40,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李平教授以《ADA 糖尿病诊疗标准-2025 更新要点解读》为题作报告,该环节由运城同德医院李莲花教授主持。系统阐述个体化诊疗方案构建逻辑。李平教授作为区域内分泌领域的资深专家,对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发布的2025年糖尿病诊疗标准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深度解读。重点围绕血糖控制目标分层、药物治疗路径优化、并发症筛查与管理等核心更新要点展开讲解,结合区域糖尿病患者发病特点与临床诊疗实际,分析了新策略在基层临床应用中的适配性与实施要点。例如,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李教授强调需结合患者健康状况、并发症情况进行个体化设定,避免过度治疗带来的风险,为参会医生精准应用新标准指导临床实践提供了清晰指引。
随后,运城同德医院的李玉霞教授就《控糖新力量–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的专题分享,阐述了医学上治疗糖尿病的新策略,该环节由运城同德医院的李莲花教授主持。作为深耕糖尿病临床诊疗领域20余年的专家,李玉霞教授凭借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聚焦临床用药这一核心痛点,为参会者呈现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操价值的报告。
李玉霞教授的分享以"精准用药、安全可控"为核心,从药物作用机制解析、个体化用药方案制定、不良反应防控及特殊人群用药管理四个维度展开。报告中,她系统梳理了当前临床常用降糖药物的分类及作用特点,结合药代动力学数据与临床循证证据,深入剖析了不同药物的适用人群与使用禁忌。

在个体化用药方案制定方面,李玉霞教授强调需综合评估患者年龄、病程、血糖波动特点、合并症、并发症及经济承受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她以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为例,指出应优先选择具有心血管获益证据的降糖药物,并结合患者心率、血压等指标调整用药方案;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则需严格遵循"母婴安全优先"原则,合理选择对胎儿无不良影响的药物种类与剂量。
药物不良反应防控是本次分享的重点内容之一。李玉霞教授结合临床数据指出,约23%的糖尿病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治疗中断或疗效不佳,其中低血糖、体重异常变化及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针对这一问题,她提出"风险预判-分层防控-动态监测"的管理体系:用药前通过评估患者年龄、血糖水平、合并用药情况等预判不良反应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等级制定差异化防控措施,如高风险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频率、备齐急救药物;用药后定期随访,动态调整方案,及时处理出现的不良反应。她特别分享了1例因联用多种降糖药物导致严重低血糖的案例,详细复盘了诊疗过程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让参会者深刻认识到规范用药监测的重要性。
此外,李玉霞教授还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常见的用药误区进行了集中解答,如"盲目追求血糖达标而忽视药物耐受性""同类药物不合理联用""忽视生活方式干预与药物治疗的协同作用"等。她强调,降糖治疗并非"血糖越低越好",而是要在控制血糖与保障安全之间找到平衡,同时需将药物治疗与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长期稳定控糖的目标。报告结束后,李玉霞教授与费 斌教授、解南教授、尉温虹教授进行了互动答疑,针对"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的药物调整""老年患者多重用药的相互作用规避"等问题提供了具体解决方案,获得基层医生的广泛认可。

在随后的病例讨论环节,来自运城同德医院的梁殿铎教授分享了难治性糖尿病病例,其中1例为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较大,且对多种降糖药物不耐受;另1例为年轻的1型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差,反复出现酮症酸中毒。17:00-17:15,第二场讨论环节如期举行。运城市河津同德医院杨雯教授、平遥县人民医院张燮教授、夏县中医院丁桂荣教授等专家围绕梁殿铎教授分享的案例展开深度研讨,从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药物选择逻辑、长期管理策略等方面提出了专业见解,同时结合自身临床经历补充了类似案例的处理经验,为参会者构建了完整的临床诊疗思维框架。
专家们一致认为,基层医生在面对复杂病例时,应加强患者综合评估,不仅要关注血糖控制,还要重视器官保护与治疗依从性管理;同时,要加强医患沟通与多学科协作,必要时通过远程医疗平台寻求上级医院专家指导。这场聚焦临床痛点的讨论,为参会的基层医生提供了可落地的解决方案,现场互动频繁,学术氛围浓厚。

会议总结:凝聚共识 展望未来
运城同德医院李莲花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李莲花教授表示,本次会议聚焦糖尿病诊疗核心议题,通过权威的标准解读、实用的用药分享及典型的案例研讨,实现了学术价值与临床实用性的有机统一,为区域内内分泌科医务工作者搭建了高效的交流桥梁。
她强调,参会者需将本次会议所学所获转化为实际诊疗行动,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优化治疗方案,以更专业的服务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加强区域内医疗机构间的常态化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运城及周边地区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诊疗水平的持续提升。17:30,会议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随后举行了晚餐交流活动,为参会者进一步深化交流提供了契机。